夏日有些闷热的下午,走过蒙自南湖公园的军山畔,忽然听到古筝曲悠扬响起,是江南民乐《紫竹调》。曲调婉转流畅,节奏活泼明快,托、劈、勾、剔、抹等诸多演奏技法运用得很是娴熟,让人恍如来到了山清水秀的江南鱼米乡……
沿着树丛中曲折的小道,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前,赫然看到正在弹奏古筝的,竟然是一个身高不足1.3米的成年少女。她正在老师的指点下静心抚琴,忘我地沉醉在音乐的世界里。
她叫王艺颖,今年23岁。是一个没有父母,没有收入,却一心想学好古筝的残疾女孩……
“我能做什么?”
3岁时,王艺颖的母亲就悄然离开,杳无音讯,从此,她就与做老师的父亲相依生活。尽管身有残疾,王艺颖还是与其他同齡孩子一同进了学校。但她知道,她没有其他孩子高,也没有他们强壮,心里很是自卑。
2006年,疼爱她的父亲也因病去世。失去了父亲的疼爱,王艺颖更自卑了,只是埋头努力学习。
2011年,王艺颖考取了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思量再三,考虑到自己无经济来源及残疾的身体,最终她还是放弃了。
自己一个人住在一个破旧的小院里,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更没有事可做。已经高中毕业的王艺颖在院子里种满了鲜花,侍弄鲜花之余,她也常常在想,自己未来该做点什么?又能做点什么?
邂逅好老师
2011年末的一天下午,无聊的王艺颖在蒙自南湖公园里闲逛。走到军山附近时,突然她听到悠扬的古筝琴声。
“哇,弹古筝的人真有气质!教古筝的老师好美丽!要是我也能坐在那里弹古筝该多好……”她就这样痴痴地想着,再也挪不动脚步。
不知这样过了多久,她终于鼓起勇气向正在教古筝的老师走去。
“老师,我想学古筝,行吗?”老师打量了她几眼说:“你不合适学古筝。”王艺颖只有失望地离去。
一个月后,她又一次向老师提出想学古筝,又遭到了拒绝;就这样直到她第5次向老师提出时,老师的态度已经不再那么坚决,而是问她学古筝的事父母同意吗?
不曾想,王艺颖嗫嚅地说:“我没有爸爸妈妈。”这次老师爽快地同意了,不但免收了所有的费用,还送了她一些相关书籍。
蒙自筝心筝意古筝培训中心的负责人后玲说:“是王艺颖的执著和热情打动了我。”起初她拒绝是因为看王艺颖的身材很矮小,还没有正常10岁的孩子高;手掌、手指都比正常人小很多,短很多;这种身体条件实在不适合学古筝。但王艺颖的执著让她有一种感觉,这个孩子一定能把古筝学下去,学好。
一年的学习很快就过了了,王艺颖学得很刻苦,进步也很快。就在7月29日,她还通过了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古筝三级考试。前来主持考试的云南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张树德还对王艺颖赞赏不已,说她技法娴熟。
古筝女孩的梦
后玲说,可能是没有父母照管的原因吧,刚来时王艺颖的个人卫生不是太好。后玲就教育她,古筝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古人认为筝能沟通天人,因此在弹奏前要沐浴焚香。现在弹古筝没有了古时候的那诸多规矩,但搞好个人卫生不但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古筝这门艺术的尊重。从那后,她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衣服尽管还是以前的衣服,但干净整洁多了。
“另外,她的心态也变好了!”后玲说,可能是残疾让她对旁人异样的眼光有很强的排斥心理,总认为谁都看不起她,想抛弃她。可是学古筝后,她渐渐地与其他人能够正常交流了,会用感恩的心来看待别人对她的好。
“就在几个月前,她还送了我一盆她自己栽种的月季花。”后玲说,王艺颖已经逐步融入到正常人的世界中,不再自我封闭。
王艺颖则说,后老师是真正地对她好,她也没什么报答后老师的,只能从自己养的花中挑选了最漂亮的一盆送给后老师。
“在寂寞或者心情烦躁的时候,我弹弹古筝,给花浇浇水,心情很快就平静了。”王艺颖说,古筝现在已经成了她生活中的唯一追求,一把古筝和满院子的鲜花陪她度过一个个寂寞的夜晚。
“我现在就想着跟后老师学好古筝,争取考上残疾人艺术团,自食其力!”王艺颖最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