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岁末的一个晚上,深圳市群众艺术馆的大舞台上热闹非凡——这里正在上演一台十分特别的艺术晚会。作为压轴出场的队伍,一群穿着绿色裙装优雅地弹着古筝的阿姨们,在众多的表演团队中显得独具一格,她们的神情专注,技艺娴熟,一根根琴弦在她们的指下流淌出动人的音符。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们是科班出身,实际上在9个月前她们甚至连古筝都没摸过一次,而且绝大多数人都是上了年纪的退休老人,最大的已经年近7旬。然而,就是这样一群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阿姨甚至奶奶辈,却在短短半年多后,登上了社区的公益表演舞台。而这“神奇”故事的背后,有一个首功之臣,就是她们的辅导老师——年近半百的闫晓丽。
年纪最大成员已69岁
记者见到闫晓丽老师,是演出当天在后台一个放满古筝的化妆间,她正在组织学员们做演出前的最后一次彩排。从她脸上的神情和声音的沙哑可以清晰地看出来,闫老师有些憔悴——周围的学员们都心疼地说,“闫老师这些天都是带着病在坚持指导我们排练,连去看病的时间都没有。”对于学生们的关切和着急,闫晓丽只是报以微微一笑。
来自河南郑州的闫晓丽出生于一个艺术家庭,她的母亲是位音乐老师,而闫晓丽也很好地继承了妈妈的音乐细胞。9岁时,她就开始学习古筝,从河南大学音乐系学有所成后来到深圳,先后在深圳交响乐团和深圳歌舞团担任了多年的古筝独奏演员。2004年,闫晓丽成为了深圳市群众艺术馆的一名老师,两年后,市群艺馆在全国率先开办公益性艺术培训,而闫老师则成了培训教师中的一份子,并一直坚持至今。
闫老师介绍说,“我们这个古筝班的培训课程,其实从2006年就开始了,今年已经是第12期了。”学员们绝大多数都是退休的老人,年纪最大的都69岁了,也有几个相对比较年轻的,她们都是自由职业者或者家里是做生意的,最小的也有30岁了。“大家平常都非常忙,因为有很多家务事,但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音乐梦想,大家走到了一起,而且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闫老师零报酬教学
在加入这个音乐大家庭之前,这些妈妈奶奶辈的家庭主妇们几乎都是零基础,有的甚至连谱都不识。这无疑给闫老师的教学带来了极高的难度。然而,凭借着超凡的耐心和细致入微的教授,闫老师硬是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在谈到如何教学时,闫老师只是轻描淡写地几句话带过,但是学员们却“急”了,都急不可耐地要把闫老师的“秘笈”抖露出来,“闫老师是一点一滴地教我们弹古筝,从胶带解开和摆放的方法到如何戴卸指甲,再到认琴弦、把握离琴弦的距离,以及坐姿的正确角度……每一个细节,她都是不厌其烦地手把手地示范,而且是重复再重复,直到我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了为止。” 闫老师说,“如果身体条件允许的话,我想一直教下去,只要我还能动,哪怕是坐着轮椅,我也要继续教。”
古筝凝结深厚师生情
为了2013年末这场旨在展示教学成果的公益演出,闫老师和她的学员们已经排练了近半年时间,前些天在排练过程中,闫老师一度还差点晕倒,但她继续坚守,跟学员们一起完成这最后一堂课。9个月的时间,闫老师和她的这群“老学生”们结下了深厚的师徒情谊,更成为了亲密的好友,私下也都聚会过好多次了。 “每一次我们聚会都很欢乐,大家还载歌载舞的。现在课程就要结束了,真是舍不得闫老师,也许以后再也遇不到这么好的老师了!不过,不管怎样,我都会坚持把古筝弹下去!”说这番话的这位学员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这也代表了闫老师所有学生们的心声。
(深圳晶报记者 邹振民 原标题:阿姨古筝班,故事很“神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