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筝,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一点也不稀奇,据统计,全国目前已有超过500万人学筝,考级人数也已超过小提琴,形成了一股习筝热潮。
30多年前,中国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王中山教授开始习筝,他没想到古筝如今会这么普及,但见证并参与古筝发展壮大的他告诉大家:“古筝目前的发展态势生气勃勃,正处上升阶段……”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古筝?为什么古筝普及程度在全国越来越高?只是几十年的工夫,习筝潮何以如此之热?热度背后除了艺术的美感,还有些什么推动力呢?下面就随着多位名家了解其中的原由吧!
原因一:古筝艺术魅力不凡
古筝属于弹拨乐器,音质清脆悦耳,听来让人联想起电影里的流觞曲水。很多家长让孩子学古筝的初衷都来自于古筝的魅力,觉得弹起来非常好听,又很优雅,对孩子气质的培养应该很有帮助。
中国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王中山教授
中国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王中山教授把古筝热的原因总结为“三好”:好看,好听,好学。“好看”在于古筝的造型具备民族乐器特有的流线美和古韵美,弹奏时姿态优美;“好听”是指古筝音质上和手法上的出色表现力,不论是慢板的古典悠扬还是快板的气势磅礴,古筝都能用21根琴弦完美呈现;而“好学”则意味着容易入门,五声音阶易掌握,即使初学者也能拨弄出简单的旋律,不像一些西式乐器,需要一定的技巧方能发出优美声音。
中国乐器协会信息部主任丰元凯认为:“现在市面上古筝均价2000至5000元左右,比起钢琴等西洋乐器相对便宜,这也是很多家庭选择学习古筝的一个原因。”宋心馨则说,小时候她学古筝源于一次阴差阳错,“我们家准备买钢琴的钱被偷了,就改学了古筝,因为古筝相对便宜。”
原因二:古韵积淀不老招牌
对中国人来说,古筝不仅是一件乐器,更是代表古韵的民族文化招牌。多少次,我们陶醉在电影中古筝女子的柔情里;多少次,我们又游弋在茶馆优美清柔的筝曲里,寻到了心灵的宁静。
古筝发展到今天,已走过2300多年的历史,比钢琴300年的历史足足长两千年。历史的积淀赋予了古筝深刻的内涵。这是古筝在乐器大潮中得以昂首的资本,同时亦昭示着民族文化重新受到现代人的关注和回归。
一次音乐会上,王中山教授演奏了一曲古筝版的周杰伦歌曲《菊花台》,让人感慨原来古筝也可以变身得这么时髦。著名古筝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周望教授盛赞当今古筝焕发的新活力:“古筝的表现形式日益多样化,而且越来越现代时尚,很多专家学者都在努力发展这门艺术。与时俱进是古筝热持续升温的另一大原因。”
王中山教授是几十年来创新推广古筝艺术的典范。作为他的学生,宋心馨评价他是“最全面的古筝演奏家,从理论到实践都带动了古筝的发展”。王中山在他的恩师赵曼琴“快速指序技法体系”的基础上,独创左手戴义甲和左手轮指的技法,进一步完善了古筝演奏技巧,这一创新使左右手分工的不平衡得到了改善,古筝在合奏中跟不了快节奏的尴尬境地也得到了改观。
原因三:时代激活民乐力量
王中山教授说,古筝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民族自信心日益强大,民乐的地位更高了。”
丰元凯主任认为:“社会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古筝、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的魅力,投身民乐的学习,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学音乐不仅需要学生的努力和天赋,同时也需要投资。据了解,现在古筝培训价格每节课普遍在百元左右,北京等大都市稍有名气的老师约300元或更高。不过,百姓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使得如今很多家庭都能够并且乐于承担这项投资。
著名古筝教育家、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周望教授提到:“媒体让古筝的声音传遍海内外,也让更多人认识并爱上了古筝。”现在每年都有很多古筝比赛,不少在电视上播出,网络上也有视频,吸引了很多观众。央视也有乐器教学节目,让古筝名家在电视上教古筝。
民乐的力量已经被激活。40年前的中国,普通人中学古筝的可谓凤毛麟角。今天,我们的民乐不仅走入了寻常百姓家,还走出国门,成为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老外眼里,民乐更多时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标签,它古老、神秘、美妙,并正不断发展,就像这个古老的、腾飞着的中国一样。
|